Giter Site home page Giter Site logo

note's Introduction

NOTE

day note

It’s time to figure out who I’m supposed to be, to find my place in the world

前端知识体系(前端面试体系)

📷 💿

虽然马上就要金九银十了,面试的人应该不少,虽然我也有在面,写文的目的主要是梳理下知识,能对复习有点帮助就行,本文主要针对前端知识体系相关,涉及的内容有:

  • 浏览器
  • 计算机网络
  • 前端基础(html、css、js)
  • node
  • webpack
  • 数据结构和算法
  • web安全
  • 前端工程化(编译原理的应用)
  • 渲染优化
  • 性能监控

note's People

Contributors

fsyud avatar

Stargazers

Roman avatar  avatar

Watchers

 avatar

note's Issues

Javascript 柯里化(Currying)

柯里化(Currying)

是一种关于函数的高阶技术。它不仅被用于 JavaScript,还被用于其他编程语言。

柯里化是一种函数的转换,它是指将一个函数从可调用的 f(a, b, c) 转换为可调用的 f(a)(b)(c)

柯里化不会调用函数。它只是对函数进行转换。

让我们先来看一个例子,以更好地理解我们正在讲的内容,然后再进行一个实际应用。

我们将创建一个辅助函数 curry(f),该函数将对两个参数的函数 f 执行柯里化。换句话说,对于两个参数的函数 f(a, b) 执行 curry(f) 会将其转换为以 f(a)(b) 形式运行的函数:

function curry(f) { // curry(f) 执行柯里化转换
  return function(a) {
    return function(b) {
      return f(a, b);
    };
  };
}

// 用法
function sum(a, b) {
  return a + b;
}

let curriedSum = curry(sum);

alert( curriedSum(1)(2) ); // 3

正如你所看到的,实现非常简单:只有两个包装器**(wrapper)**。

  • curry(func) 的结果就是一个包装器 function(a)
  • 当它被像 curriedSum(1) 这样调用时,它的参数会被保存在词法环境中,然后返回一个新的包装器 function(b)
  • 然后这个包装器被以 2 为参数调用,并且,它将该调用传递给原始的 sum 函数。

柯里化更高级的实现,例如 lodash 库的 _.curry,会返回一个包装器,该包装器允许函数被正常调用或者以偏函数(partial)的方式调用:

function sum(a, b) {
  return a + b;
}

let curriedSum = _.curry(sum); // 使用来自 lodash 库的 _.curry

alert( curriedSum(1, 2) ); // 3,仍可正常调用
alert( curriedSum(1)(2) ); // 3,以偏函数的方式调用

柯里化?目的是什么?

要了解它的好处,我们需要一个实际中的例子。

例如,我们有一个用于格式化和输出信息的日志(logging)函数 log(date, importance, message)。在实际项目中,此类函数具有很多有用的功能,例如通过网络发送日志(log),在这儿我们仅使用 alert:

function log(date, importance, message) {
  alert(`[${date.getHours()}:${date.getMinutes()}] [${importance}] ${message}`);
}

让我们将它柯里化!

log = _.curry(log);

柯里化之后,log 仍正常运行:

log(new Date(), "DEBUG", "some debug"); // log(a, b, c)

……但是也可以以柯里化形式运行:

log(new Date())("DEBUG")("some debug"); // log(a)(b)(c)

现在,我们可以轻松地为当前日志创建便捷函数:

// logNow 会是带有固定第一个参数的日志的偏函数
let logNow = log(new Date());

// 使用它
logNow("INFO", "message"); // [HH:mm] INFO message
现在,logNow 是具有固定第一个参数的 log,换句话说,就是更简短的“偏应用函数**(partially applied function)”或“偏函数(partial)**”。

我们可以更进一步,为当前的调试日志(debug log)提供便捷函数:

let debugNow = logNow("DEBUG");

debugNow("message"); // [HH:mm] DEBUG message

所以:

  • 柯里化之后,我们没有丢失任何东西:log 依然可以被正常调用。
  • 我们可以轻松地生成偏函数,例如用于生成今天的日志的偏函数。

高级柯里化实现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细节,下面是用于多参数函数的“高级”柯里化实现,我们也可以把它用于上面的示例。

它非常短:

function curry(func) {

  return function curried(...args) {
    if (args.length >= func.length) {
      return func.apply(this, args);
    } else {
      return function(...args2) {
        return curried.apply(this, args.concat(args2));
      }
    }
  };
}

用例:

function sum(a, b, c) {
  return a + b + c;
}

let curriedSum = curry(sum);

alert( curriedSum(1, 2, 3) ); // 6,仍然可以被正常调用
alert( curriedSum(1)(2,3) ); // 6,对第一个参数的柯里化
alert( curriedSum(1)(2)(3) ); // 6,全柯里化

新的 curry 可能看上去有点复杂,但是它很容易理解。

curry(func) 调用的结果是如下所示的包装器 curried:

// func 是要转换的函数
function curried(...args) {
  if (args.length >= func.length) { // (1)
    return func.apply(this, args);
  } else {
    return function pass(...args2) { // (2)
      return curried.apply(this, args.concat(args2));
    }
  }
};

当我们运行它时,这里有两个 if 执行分支:

  1. 现在调用:如果传入的 args 长度与原始函数所定义的(func.length)相同或者更长,那么只需要将调用传递给它即可。
  2. 获取一个偏函数:否则,func 还没有被调用。取而代之的是,返回另一个包装器 pass,它将重新应用 curried,将之前传入的参数与新的参数一起传入。然后,在一个新的调用中,再次,我们将获得一个新的偏函数(如果参数不足的话),或者最终的结果。

例如,让我们看看 sum(a, b, c) 这个例子。它有三个参数,所以 sum.length = 3。

对于调用 curried(1)(2)(3):

  1. 第一个调用 curried(1) 将 1 保存在词法环境中,然后返回一个包装器 pass。
  2. 包装器 pass 被调用,参数为 (2):它会获取之前的参数 (1),将它与得到的 (2) 连在一起,并一起调用 curried(1, 2)。由于参数数量仍小于 3,curry 函数依然会返回 pass。
  3. 包装器 pass 再次被调用,参数为 (3),在接下来的调用中,pass(3) 会获取之前的参数 (1, 2) 并将 3 与之合并,执行调用 curried(1, 2, 3) — 最终有 3 个参数,它们被传入最原始的函数中。
    如果这还不够清楚,那你可以把函数调用顺序在你的脑海中或者在纸上过一遍。

只允许确定参数长度的函数
柯里化要求函数具有固定数量的参数。

使用 rest 参数的函数,例如 f(...args),不能以这种方式进行柯里化。

比柯里化多一点
根据定义,柯里化应该将 sum(a, b, c) 转换为 sum(a)(b)(c)

但是,如前所述,JavaScript 中大多数的柯里化实现都是高级版的:它们使得函数可以被多参数变体调用。

总结

柯里化 是一种转换,将 f(a,b,c) 转换为可以被以** f(a)(b)(c)** 的形式进行调用。JavaScript 实现通常都保持该函数可以被正常调用,并且如果参数数量不足,则返回偏函数。

柯里化让我们能够更容易地获取偏函数。就像我们在日志记录示例中看到的那样,普通函数 log(date, importance, message) 在被柯里化之后,当我们调用它的时候传入一个参数(如 log(date))或两个参数(log(date, importance))时,它会返回偏函数。

JavaScript深入闭包

MDN 对闭包的定义为:

闭包是指那些能够访问自由变量的函数。

那什么是自由变量呢?

自由变量是指在函数中使用的,但既不是函数参数也不是函数的局部变量的变量。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闭包共有两部分组成:

闭包 = 函数 + 函数能够访问的自由变量

举个例子:

var a = 1;

function foo() {
    console.log(a);
}

foo();

foo 函数可以访问变量 a,但是 a 既不是 foo 函数的局部变量,也不是 foo 函数的参数,所以 a 就是自由变量。

那么,函数 foo + foo 函数访问的自由变量 a 不就是构成了一个闭包嘛……

还真是这样的!

所以在《JavaScript权威指南》中就讲到:从技术的角度讲,所有的JavaScript函数都是闭包。

咦,这怎么跟我们平时看到的讲到的闭包不一样呢!?

别着急,这是理论上的闭包,其实还有一个实践角度上的闭包,让我们看看汤姆大叔翻译的关于闭包的文章中的定义:

ECMAScript中,闭包指的是:

从理论角度:所有的函数。因为它们都在创建的时候就将上层上下文的数据保存起来了。哪怕是简单的全局变量也是如此,因为函数中访问全局变量就相当于是在访问自由变量,这个时候使用最外层的作用域。
从实践角度:以下函数才算是闭包:
即使创建它的上下文已经销毁,它仍然存在(比如,内部函数从父函数中返回)
在代码中引用了自由变量
接下来就来讲讲实践上的闭包。

分析
让我们先写个例子,例子依然是来自《JavaScript权威指南》,稍微做点改动:

var scope = "global scope";
function checkscope(){
    var scope = "local scope";
    function f(){
        return scope;
    }
    return f;
}

var foo = checkscope();
foo();

首先我们要分析一下这段代码中执行上下文栈和执行上下文的变化情况。

另一个与这段代码相似的例子,在《JavaScript深入之执行上下文》中有着非常详细的分析。如果看不懂以下的执行过程,建议先阅读这篇文章。

这里直接给出简要的执行过程:

进入全局代码,创建全局执行上下文,全局执行上下文压入执行上下文栈
全局执行上下文初始化
执行 checkscope 函数,创建 checkscope 函数执行上下文,checkscope 执行上下文被压入执行上下文栈
checkscope 执行上下文初始化,创建变量对象、作用域链、this等
checkscope 函数执行完毕,checkscope 执行上下文从执行上下文栈中弹出
执行 f 函数,创建 f 函数执行上下文,f 执行上下文被压入执行上下文栈
f 执行上下文初始化,创建变量对象、作用域链、this等
f 函数执行完毕,f 函数上下文从执行上下文栈中弹出
了解到这个过程,我们应该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

当 f 函数执行的时候,checkscope 函数上下文已经被销毁了啊(即从执行上下文栈中被弹出),怎么还会读取到 checkscope 作用域下的 scope 值呢?

以上的代码,要是转换成 PHP,就会报错,因为在 PHP 中,f 函数只能读取到自己作用域和全局作用域里的值,所以读不到 checkscope 下的 scope 值。(这段我问的PHP同事……)

然而 JavaScript 却是可以的!

当我们了解了具体的执行过程后,我们知道 f 执行上下文维护了一个作用域链:

fContext = {
    Scope: [AO, checkscopeContext.AO, globalContext.VO],
}

对的,就是因为这个作用域链,f 函数依然可以读取到 checkscopeContext.AO 的值,说明当 f 函数引用了 checkscopeContext.AO 中的值的时候,即使 checkscopeContext 被销毁了,但是 JavaScript 依然会让 checkscopeContext.AO 活在内存中,f 函数依然可以通过 f 函数的作用域链找到它,正是因为 JavaScript 做到了这一点,从而实现了闭包这个概念。

所以,让我们再看一遍实践角度上闭包的定义:

即使创建它的上下文已经销毁,它仍然存在(比如,内部函数从父函数中返回)
在代码中引用了自由变量
在这里再补充一个《JavaScript权威指南》英文原版对闭包的定义:

This combination of a function object and a scope (a set of variable bindings) in which the function’s variables are resolved is called a closure in the computer science literature.

闭包在计算机科学中也只是一个普通的概念,大家不要去想得太复杂。

必刷题
接下来,看这道刷题必刷,面试必考的闭包题:

var data = [];

for (var i = 0; i < 3; i++) {
  data[i] = function () {
    console.log(i);
  };
}

data[0]();
data[1]();
data[2]();

答案是都是 3,让我们分析一下原因:

当执行到 data[0] 函数之前,此时全局上下文的 VO 为:

globalContext = {
    VO: {
        data: [...],
        i: 3
    }
}

当执行 data[0] 函数的时候,data[0] 函数的作用域链为:

data[0]Context = {
    Scope: [AO, globalContext.VO]
}

data[0]Context 的 AO 并没有 i 值,所以会从 globalContext.VO 中查找,i 为 3,所以打印的结果就是 3。

data[1] 和 data[2] 是一样的道理。

所以让我们改成闭包看看:

var data = [];

for (var i = 0; i < 3; i++) {
  data[i] = (function (i) {
        return function(){
            console.log(i);
        }
  })(i);
}

data[0]();
data[1]();
data[2]();

当执行到 data[0] 函数之前,此时全局上下文的 VO 为:

globalContext = {
    VO: {
        data: [...],
        i: 3
    }
}

跟没改之前一模一样。

当执行 data[0] 函数的时候,data[0] 函数的作用域链发生了改变:

data[0]Context = {
    Scope: [AO, 匿名函数Context.AO globalContext.VO]
}

匿名函数执行上下文的AO为:

匿名函数Context = {
    AO: {
        arguments: {
            0: 0,
            length: 1
        },
        i: 0
    }
}

data[0]Context 的 AO 并没有 i 值,所以会沿着作用域链从匿名函数 Context.AO 中查找,这时候就会找 i 为 0,找到了就不会往 globalContext.VO 中查找了,即使 globalContext.VO 也有 i 的值(值为3),所以打印的结果就是0。

data[1] 和 data[2] 是一样的道理。

Fiber reconciler

Fiber reconciler
“fiber” reconciler 是一个新尝试,致力于解决 stack reconciler 中固有的问题,同时解决一些历史遗留问题。Fiber 从 React 16 开始变成了默认的 reconciler。

它的主要目标是:

能够把可中断的任务切片处理。
能够调整优先级,重置并复用任务。
能够在父元素与子元素之间交错处理,以支持 React 中的布局。
能够在 render() 中返回多个元素。
更好地支持错误边界。
你可以在这里这里,深入了解 React Fiber 架构。虽然这已经在 React 16 中启用了,但是 async 特性还没有默认开启。

JS深入浏览器缓存分强缓存和协商缓存

强缓存

状态码200

不会向服务器发送请求,从缓存中读取资源,如果响应头有expires、pragma或者cache-control字段,代表这 是强缓存

  1. Expires HTTP/1.0 时间不准
  2. Cache-Control HTTP/1.1
  3. Cache-Control优先级高,覆盖Expires
  4. Cache-Control设置no-cache开启协商缓存
  5. 缓存过期之后,不管资源有没有变化,都会重新发起请求,重新获取资源

1. React 中 setState 什么时候是同步的

在React中,如果是由React引发的事件处理(比如通过onClick引发的事件处理),调用setState不会同步更新this.state,除此之外的setState调用会同步执行this.state 。所谓“除此之外”,指的是绕过React通过addEventListener直接添加的事件处理函数,还有通过setTimeout/setInterval产生的异步调用。

原因:

在React的setState函数实现中,会根据一个变量isBatchingUpdates判断是直接更新this.state还是放到队列中回头再说,而isBatchingUpdates默认是false,也就表示setState会同步更新this.state,但是,有一个函数batchedUpdates,这个函数会把isBatchingUpdates修改为true,而当React在调用事件处理函数之前就会调用这个batchedUpdates,造成的后果,就是由React控制的事件处理过程setState不会同步更新this.state

注意:

setState的“异步”并不是说内部由异步代码实现,其实本身执行的过程和代码都是同步的,只是合成事件和钩子函数的调用顺序在更新之前,导致在合成事件和钩子函数中没法立马拿到更新后的值,形式了所谓的“异步”,当然可以通过第二个参数 setState(partialState, callback) 中的callback拿到更新后的结果。

详细请看 深入 setState 机制

Javascript深入垃圾回收

JavaScript 是使用垃圾回收的语言
也就是说执行环境负责在代码执行时管理内存。在 C 和 C++等语言中,跟踪内存使用对开发者来说是个很大的负担,也是很多问题的来源。JavaScript 为开发者卸下了这个负担,通过自动内存管理实现内存分配和闲置资源回收。基本思路很简单:
确定哪个变量不会再使用,然后释放它占用的内存。

这个过程是周期性的,即垃圾回收程序每隔一定时间(或者说在代码执
行过程中某个预定的收集时间)就会自动运行。垃圾回收过程是一个近似且不完美的方案,因为某块内
存是否还有用,属于“不可判定的”问题,意味着靠算法是解决不了的。

我们以函数中局部变量的正常生命周期为例。函数中的局部变量会在函数执行时存在。此时,栈(或
堆)内存会分配空间以保存相应的值。函数在内部使用了变量,然后退出。此时,就不再需要那个局部
变量了,它占用的内存可以释放,供后面使用。这种情况下显然不再需要局部变量了,但并不是所有时
候都会这么明显。垃圾回收程序必须跟踪记录哪个变量还会使用,以及哪个变量不会再使用,以便回收
内存。如何标记未使用的变量也许有不同的实现方式。不过,在浏览器的发展史上,用到过两种主要的
标记策略:标记清理和引用计数。

标记清理

JavaScript 最常用的垃圾回收策略是标记清理(mark-and-sweep)。
当变量进入上下文,比如在函数内部声明一个变量时,这个变量会被加上存在于上下文中的标记。而在上下文中的变量,逻辑上讲,永远不应该释放它们的内存,因为只要上下文中的代码在运行,就有可能用到它们。当变量离开上下文时,也会被加上离开上下文的标记。

给变量加标记的方式有很多种。

比如:

当变量进入上下文时,反转某一位;或者可以维护“在上下文中”和“不在上下文中”两个变量列表,可以把变量从一个列表转移到另一个列表。标记过程的实现并不重要,关键是策略。
垃圾回收程序运行的时候,会标记内存中存储的所有变量(记住,标记方法有很多种)。然后,它会将所有在上下文中的变量,以及被在上下文中的变量引用的变量的标记去掉。在此之后再被加上标记的变量就是待删除的了

原因是任何在上下文中的变量都访问不到它们了。随后垃圾回收程序做一次内
存清理,销毁带标记的所有值并收回它们的内存。到了 2008 年,IE、Firefox、Opera、Chrome 和 Safari 都在自己的 JavaScript 实现中采用标记清理(或其变体),只是在运行垃圾回收的频率上有所差异。

引用计数

另一种没那么常用的垃圾回收策略是引用计数(reference counting)。
其思路是对每个值都记录它被引用的次数。声明变量并给它赋一个引用值时,这个值的引用数为 1。如果同一个值又被赋给另一个变量,那么引用数加 1。
类似地,如果保存对该值引用的变量被其他值给覆盖了,那么引用数减 1。当一个值的引用数为 0 时,就说明没办法再访问到这个值了,因此可以安全地收回其内存了。垃圾回收程序下次运行的时候就会释放引用数为 0 的值的内存。

引用计数最早由 Netscape Navigator 3.0 采用,但很快就遇到了严重的问题:循环引用。所谓循环引
用,就是对象 A 有一个指针指向对象 B,而对象 B 也引用了对象 A。比如:

function problem() { 
 let objectA = new Object(); 
 let objectB = new Object(); 
 objectA.someOtherObject = objectB; 
 objectB.anotherObject = objectA; 
} 

在这个例子中,objectA 和 objectB 通过各自的属性相互引用,意味着它们的引用数都是 2。在
标记清理策略下,这不是问题,因为在函数结束后,这两个对象都不在作用域中。而在引用计数策略下,
objectA 和 objectB 在函数结束后还会存在,因为它们的引用数永远不会变成 0。如果函数被多次调
用,则会导致大量内存永远不会被释放。为此,Netscape 在 4.0 版放弃了引用计数,转而采用标记清理。
事实上,引用计数策略的问题还不止于此。

在 IE8 及更早版本的 IE 中,并非所有对象都是原生 JavaScript 对象。BOM 和 DOM 中的对象是 C++
实现的组件对象模型(COM,Component Object Model)对象,而 COM 对象使用引用计数实现垃圾回
收。因此,即使这些版本 IE 的 JavaScript 引擎使用标记清理,JavaScript 存取的 COM 对象依旧使用引用
计数。换句话说,只要涉及 COM 对象,就无法避开循环引用问题。下面这个简单的例子展示了涉及 COM
对象的循环引用问题:

let element = document.getElementById("some_element"); 
let myObject = new Object(); 
myObject.element = element; 
element.someObject = myObject; 

这个例子在一个 DOM 对象(element)和一个原生 JavaScript 对象(myObject)之间制造了循环
引用。myObject 变量有一个名为 element 的属性指向 DOM 对象 element,而 element 对象有一个
someObject 属性指回 myObject 对象。由于存在循环引用,因此 DOM 元素的内存永远不会被回收,
即使它已经被从页面上删除了也是如此。
为避免类似的循环引用问题,应该在确保不使用的情况下切断原生 JavaScript 对象与 DOM 元素之
间的连接。比如,通过以下代码可以清除前面的例子中建立的循环引用:

myObject.element = null; 
element.someObject = null; 

把变量设置为 null 实际上会切断变量与其之前引用值之间的关系。当下次垃圾回收程序运行时,
这些值就会被删除,内存也会被回收。
为了补救这一点,IE9 把 BOM 和 DOM 对象都改成了 JavaScript 对象,这同时也避免了由于存在两
套垃圾回收算法而导致的问题,还消除了常见的内存泄漏现象。

注意 还有其他一些可能导致循环引用的情形,本书后面会介绍到。

性能

垃圾回收程序会周期性运行,如果内存中分配了很多变量,则可能造成性能损失,因此垃圾回收的
时间调度很重要。尤其是在内存有限的移动设备上,垃圾回收有可能会明显拖慢渲染的速度和帧速率。
开发者不知道什么时候运行时会收集垃圾,因此最好的办法是在写代码时就要做到:无论什么时候开始
收集垃圾,都能让它尽快结束工作。
现代垃圾回收程序会基于对 JavaScript 运行时环境的探测来决定何时运行。探测机制因引擎而异,
但基本上都是根据已分配对象的大小和数量来判断的。比如,根据 V8 团队 2016 年的一篇博文的说法:
“在一次完整的垃圾回收之后,V8 的堆增长策略会根据活跃对象的数量外加一些余量来确定何时再次垃
圾回收。”
由于调度垃圾回收程序方面的问题会导致性能下降,IE 曾饱受诟病。它的策略是根据分配数,比如
分配了 256 个变量、4096 个对象/数组字面量和数组槽位(slot),或者 64KB 字符串。只要满足其中某个
条件,垃圾回收程序就会运行。这样实现的问题在于,分配那么多变量的脚本,很可能在其整个生命周
期内始终需要那么多变量,结果就会导致垃圾回收程序过于频繁地运行。由于对性能的严重影响,IE7
最终更新了垃圾回收程序。
IE7 发布后,JavaScript 引擎的垃圾回收程序被调优为动态改变分配变量、字面量或数组槽位等会触
发垃圾回收的阈值。IE7 的起始阈值都与 IE6 的相同。如果垃圾回收程序回收的内存不到已分配的 15%,
这些变量、字面量或数组槽位的阈值就会翻倍。如果有一次回收的内存达到已分配的 85%,则阈值重置
为默认值。这么一个简单的修改,极大地提升了重度依赖 JavaScript 的网页在浏览器中的性能。
警告
在某些浏览器中是有可能(但不推荐)主动触发垃圾回收的。在 IE 中,window.
CollectGarbage()方法会立即触发垃圾回收。在 Opera 7 及更高版本中,调用 window.
opera.collect()也会启动垃圾回收程序。

内存管理

在使用垃圾回收的编程环境中,开发者通常无须关心内存管理。不过,JavaScript 运行在一个内存
管理与垃圾回收都很特殊的环境。分配给浏览器的内存通常比分配给桌面软件的要少很多,分配给移动
浏览器的就更少了。这更多出于安全考虑而不是别的,就是为了避免运行大量 JavaScript 的网页耗尽系
统内存而导致操作系统崩溃。这个内存限制不仅影响变量分配,也影响调用栈以及能够同时在一个线程
中执行的语句数量。
将内存占用量保持在一个较小的值可以让页面性能更好。优化内存占用的最佳手段就是保证在执行
代码时只保存必要的数据。如果数据不再必要,那么把它设置为 null,从而释放其引用。这也可以叫
作解除引用。这个建议最适合全局变量和全局对象的属性。局部变量在超出作用域后会被自动解除引用,
如下面的例子所示:

function createPerson(name){ 
 let localPerson = new Object(); 
 localPerson.name = name; 
 return localPerson; 
} 
let globalPerson = createPerson("Nicholas"); `
// 解除 globalPerson 对值的引用
globalPerson = null; 

在上面的代码中,变量 globalPerson 保存着 createPerson()函数调用返回的值。在 createPerson()
内部,localPerson 创建了一个对象并给它添加了一个 name 属性。然后,localPerson 作为函数值
被返回,并被赋值给 globalPerson。localPerson 在 createPerson()执行完成超出上下文后会自
动被解除引用,不需要显式处理。但 globalPerson 是一个全局变量,应该在不再需要时手动解除其
引用,最后一行就是这么做的。
不过要注意,解除对一个值的引用并不会自动导致相关内存被回收。解除引用的关键在于确保相关
的值已经不在上下文里了,因此它在下次垃圾回收时会被回收。

1. 通过 const 和 let 声明提升性能

ES6 增加这两个关键字不仅有助于改善代码风格,而且同样有助于改进垃圾回收的过程。因为 const
98 第 4 章 变量、作用域与内存
和 let 都以块(而非函数)为作用域,所以相比于使用 var,使用这两个新关键字可能会更早地让垃圾回
收程序介入,尽早回收应该回收的内存。在块作用域比函数作用域更早终止的情况下,这就有可能发生。

2. 隐藏类和删除操作

根据 JavaScript 所在的运行环境,有时候需要根据浏览器使用的 JavaScript 引擎来采取不同的性能优
化策略。截至 2017 年,Chrome 是最流行的浏览器,使用 V8 JavaScript 引擎。V8 在将解释后的 JavaScript
代码编译为实际的机器码时会利用“隐藏类”。如果你的代码非常注重性能,那么这一点可能对你很
重要。
运行期间,V8 会将创建的对象与隐藏类关联起来,以跟踪它们的属性特征。能够共享相同隐藏类
的对象性能会更好,V8 会针对这种情况进行优化,但不一定总能够做到。比如下面的代码:

function Article() { 
 this.title = 'Inauguration Ceremony Features Kazoo Band'; 
} 
let a1 = new Article(); 
let a2 = new Article(); 

V8 会在后台配置,让这两个类实例共享相同的隐藏类,因为这两个实例共享同一个构造函数和原
型。假设之后又添加了下面这行代码:
a2.author = 'Jake';
此时两个 Article 实例就会对应两个不同的隐藏类。根据这种操作的频率和隐藏类的大小,这有
可能对性能产生明显影响。
当然,解决方案就是避免 JavaScript 的“先创建再补充”(ready-fire-aim)式的动态属性赋值,并在
构造函数中一次性声明所有属性,如下所示:

function Article(opt_author) { 
 this.title = 'Inauguration Ceremony Features Kazoo Band'; 
 this.author = opt_author; 
} 
let a1 = new Article(); 
let a2 = new Article('Jake'); 

这样,两个实例基本上就一样了(不考虑 hasOwnProperty 的返回值),因此可以共享一个隐藏类,
从而带来潜在的性能提升。不过要记住,使用 delete 关键字会导致生成相同的隐藏类片段。看一下这
个例子:

function Article() { 
 this.title = 'Inauguration Ceremony Features Kazoo Band'; 
 this.author = 'Jake'; 
} 
let a1 = new Article(); 
let a2 = new Article(); 
delete a1.author; 

在代码结束后,即使两个实例使用了同一个构造函数,它们也不再共享一个隐藏类。动态删除属性
与动态添加属性导致的后果一样。最佳实践是把不想要的属性设置为 null。这样可以保持隐藏类不变
和继续共享,同时也能达到删除引用值供垃圾回收程序回收的效果。比如:

function Article() { 
 this.title = 'Inauguration Ceremony Features Kazoo Band'; 
 this.author = 'Jake'; 
} 
let a1 = new Article(); 
let a2 = new Article(); 
a1.author = null; 

3. 内存泄漏

写得不好的 JavaScript 可能出现难以察觉且有害的内存泄漏问题。在内存有限的设备上,或者在函
数会被调用很多次的情况下,内存泄漏可能是个大问题。JavaScript 中的内存泄漏大部分是由不合理的
引用导致的。
意外声明全局变量是最常见但也最容易修复的内存泄漏问题。下面的代码没有使用任何关键字声明
变量:

function setName() { 
 name = 'Jake'; 
} 

此时,解释器会把变量 name 当作 window 的属性来创建(相当于 window.name = 'Jake')。
可想而知,在 window 对象上创建的属性,只要 window 本身不被清理就不会消失。这个问题很容易
解决,只要在变量声明前头加上 var、let 或 const 关键字即可,这样变量就会在函数执行完毕后离
开作用域。
定时器也可能会悄悄地导致内存泄漏。下面的代码中,定时器的回调通过闭包引用了外部变量:

let name = 'Jake'; 
setInterval(() => { 
 console.log(name); 
}, 100); 

只要定时器一直运行,回调函数中引用的 name 就会一直占用内存。垃圾回收程序当然知道这一点,
因而就不会清理外部变量。
使用 JavaScript 闭包很容易在不知不觉间造成内存泄漏。请看下面的例子:

let outer = function() { 
 let name = 'Jake'; 
 return function() { 
 return name; 
 }; 
}; 

调用 outer()会导致分配给 name 的内存被泄漏。以上代码执行后创建了一个内部闭包,只要返回
的函数存在就不能清理 name,因为闭包一直在引用着它。假如 name 的内容很大(不止是一个小字符
串),那可能就是个大问题了。

4. 静态分配与对象池

为了提升 JavaScript 性能,最后要考虑的一点往往就是压榨浏览器了。此时,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如
何减少浏览器执行垃圾回收的次数。开发者无法直接控制什么时候开始收集垃圾,但可以间接控制触发
垃圾回收的条件。理论上,如果能够合理使用分配的内存,同时避免多余的垃圾回收,那就可以保住因
释放内存而损失的性能。

浏览器决定何时运行垃圾回收程序的一个标准就是对象更替的速度。如果有很多对象被初始化,然
后一下子又都超出了作用域,那么浏览器就会采用更激进的方式调度垃圾回收程序运行,这样当然会影
响性能。看一看下面的例子,这是一个计算二维矢量加法的函数:

function addVector(a, b) { 
 let resultant = new Vector(); 
 resultant.x = a.x + b.x; 
 resultant.y = a.y + b.y; 
 return resultant; 
} 

调用这个函数时,会在堆上创建一个新对象,然后修改它,最后再把它返回给调用者。如果这个
矢量对象的生命周期很短,那么它会很快失去所有对它的引用,成为可以被回收的值。假如这个矢量
加法函数频繁被调用,那么垃圾回收调度程序会发现这里对象更替的速度很快,从而会更频繁地安排
垃圾回收。
该问题的解决方案是不要动态创建矢量对象,比如可以修改上面的函数,让它使用一个已有的矢量
对象:

function addVector(a, b, resultant) { 
 resultant.x = a.x + b.x; 
 resultant.y = a.y + b.y; 
 return resultant; 
} 

当然,这需要在其他地方实例化矢量参数 resultant,但这个函数的行为没有变。那么在哪里创
建矢量可以不让垃圾回收调度程序盯上呢?
一个策略是使用对象池。在初始化的某一时刻,可以创建一个对象池,用来管理一组可回收的对象。
应用程序可以向这个对象池请求一个对象、设置其属性、使用它,然后在操作完成后再把它还给对象池。
由于没发生对象初始化,垃圾回收探测就不会发现有对象更替,因此垃圾回收程序就不会那么频繁地运
行。下面是一个对象池的伪实现:

// vectorPool 是已有的对象池
let v1 = vectorPool.allocate(); 
let v2 = vectorPool.allocate(); 
let v3 = vectorPool.allocate(); 
v1.x = 10; 
v1.y = 5; 
v2.x = -3; 
v2.y = -6; 
addVector(v1, v2, v3); 
console.log([v3.x, v3.y]); // [7, -1] 
vectorPool.free(v1); 
vectorPool.free(v2); 
vectorPool.free(v3); 
// 如果对象有属性引用了其他对象
// 则这里也需要把这些属性设置为 null 
v1 = null; 
v2 = null; 
v3 = null; 

如果对象池只按需分配矢量(在对象不存在时创建新的,在对象存在时则复用存在的),那么这个
实现本质上是一种贪婪算法,有单调增长但为静态的内存。这个对象池必须使用某种结构维护所有对
象,数组是比较好的选择。不过,使用数组来实现,必须留意不要招致额外的垃圾回收。比如下面这
个例子:

let vectorList = new Array(100); 
let vector = new Vector(); 
vectorList.push(vector); 

由于 JavaScript 数组的大小是动态可变的,引擎会删除大小为 100 的数组,再创建一个新的大小为
200 的数组。垃圾回收程序会看到这个删除操作,说不定因此很快就会跑来收一次垃圾。要避免这种动
态分配操作,可以在初始化时就创建一个大小够用的数组,从而避免上述先删除再创建的操作。不过,
必须事先想好这个数组有多大。
注意 静态分配是优化的一种极端形式。如果你的应用程序被垃圾回收严重地拖了后腿,
可以利用它提升性能。但这种情况并不多见。大多数情况下,这都属于过早优化,因此不
用考虑。

小结

JavaScript 变量可以保存两种类型的值:原始值和引用值。原始值可能是以下 6 种原始数据类型之
一:Undefined、Null、Boolean、Number、String 和 Symbol。原始值和引用值有以下特点。

  • 原始值大小固定,因此保存在栈内存上。
  • 从一个变量到另一个变量复制原始值会创建该值的第二个副本。
  • 引用值是对象,存储在堆内存上。
  • 包含引用值的变量实际上只包含指向相应对象的一个指针,而不是对象本身。
  • 从一个变量到另一个变量复制引用值只会复制指针,因此结果是两个变量都指向同一个对象。
  • typeof 操作符可以确定值的原始类型,而 instanceof 操作符用于确保值的引用类型。

任何变量(不管包含的是原始值还是引用值)都存在于某个执行上下文中(也称为作用域)。这个上下文(作用域)决定了变量的生命周期,以及它们可以访问代码的哪些部分。执行上下文可以总结

如下。

  • 执行上下文分全局上下文、函数上下文和块级上下文。
  • 代码执行流每进入一个新上下文,都会创建一个作用域链,用于搜索变量和函数。
  • 函数或块的局部上下文不仅可以访问自己作用域内的变量,而且也可以访问任何包含上下文乃至全局上下文中的变量。
  • 全局上下文只能访问全局上下文中的变量和函数,不能直接访问局部上下文中的任何数据。
  • 变量的执行上下文用于确定什么时候释放内存。
  • JavaScript 是使用垃圾回收的编程语言,开发者不需要操心内存分配和回收。JavaScript 的垃圾回收

程序可以总结如下。

  • 离开作用域的值会被自动标记为可回收,然后在垃圾回收期间被删除。
  • 主流的垃圾回收算法是标记清理,即先给当前不使用的值加上标记,再回来回收它们的内存。
  • 引用计数是另一种垃圾回收策略,需要记录值被引用了多少次。JavaScript 引擎不再使用这种算法,但某些旧版本的 IE 仍然会受这种算法的影响,原因是 JavaScript 会访问非原生 JavaScript 对象(如 DOM 元素)。
  • 引用计数在代码中存在循环引用时会出现问题。
  • 解除变量的引用不仅可以消除循环引用,而且对垃圾回收也有帮助。为促进内存回收,全局对象、全局对象的属性和循环引用都应该在不需要时解除引用。

Recommend Projects

  • React photo React

    A declarative, efficient, and flexible JavaScript library for building user interfaces.

  • Vue.js photo Vue.js

    🖖 Vue.js is a progressive, incrementally-adoptable JavaScript framework for building UI on the web.

  • Typescript photo Typescript

    TypeScript is a superset of JavaScript that compiles to clean JavaScript output.

  • TensorFlow photo TensorFlow

    An Open Source Machine Learning Framework for Everyone

  • Django photo Django

    The Web framework for perfectionists with deadlines.

  • D3 photo D3

    Bring data to life with SVG, Canvas and HTML. 📊📈🎉

Recommend Topics

  • javascript

    JavaScript (JS) is a lightweight interpreted programming language with first-class functions.

  • web

    Some thing interesting about web. New door for the world.

  • server

    A server is a program made to process requests and deliver data to clients.

  • Machine learning

    Machine learning is a way of modeling and interpreting data that allows a piece of software to respond intelligently.

  • Game

    Some thing interesting about game, make everyone happy.

Recommend Org

  • Facebook photo Facebook

    We are working to build community through open source technology. NB: members must have two-factor auth.

  • Microsoft photo Microsoft

    Open source projects and samples from Microsoft.

  • Google photo Google

    Google ❤️ Open Source for everyone.

  • D3 photo D3

    Data-Driven Documents cod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