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ter Site home page Giter Site logo

uni-app's Introduction

uniapp

一、uniapp的简介及使用

背景介绍

uni-app是一个使用Vue.js开发所有前端应用的框架,开发者编写一套代码,可发布到iOS、Android、Web(响应式)、以及各种小程序(微信/支付宝/百度/头条/QQ/快手/钉钉/淘宝)、快应用等多个平台。

项目官网:https://uniapp.dcloud.io

项目地址:https://github.com/dcloudio/hello-uniapp

二、将uniapp项目通过云开发平台,快速发布为网站

背景介绍

云开发平台是阿里云面向广大开发者提供的免费云上研发工作平台,可以实现开发的全流程。关于云开发平台的介绍:https://help.aliyun.com/product/161245.html。

最佳实践

1.创建uniapp代码项目 直接fork本项目到自己的GitHub账号下。

2.打开云开发平台,完成阿里云账号登陆注册,同意云开发平台服务协议https://workbench.aliyun.com/application

3.创建云开发平台-前端部署应用

3.1 创建前端应用

依次点击「应用列表」「前端应用」「新建前端应用」按钮。首先绑定GitHub帐号,允许云开发平台构建、发布你的GitHub代码为可访问的网站。

选择第一步中的代码仓库、主干分支等,并点击下一步。主干分支一般指的是代码的master或main等分支。

填写基本信息并点击「完成」。稍等片刻创建成功后,将进入到应用部署界面。

3.2 开发部署配置

3.2.1 填写日常/线上环境的部署配置

按照"?"提示,依次填写部署配置信息。其中:

  • 「GitHub」需按说明,在GitHub仓库内配置您的阿里云AccessKeyId、AccessKeySecret。

  • 「纯静态网站」需勾选“是”,让云开发平台可以直接将「资源路径」中的本地静态资源,上传到云端供网站使用。 如有特殊需求,如希望在本地完成uni-app generate,或者更多的shell脚本操作,则需要勾选“否”,并在.gitignore中添加/dist目录。之后,云开发平台会在部署项目时,自动调用根目录下的build.sh脚本,执行其中的uni-app generate,或其它shell脚本指令,完成生成/dist目录中静态资源的步骤。而后在部署过程中,将「资源路径」中的本地静态资源,上传到云端供网站使用。

  • 「资源路径」需填写“./dist/build/h5”,因为uniapp框架生成的静态资源,默认是存放在dist目录下h5文件夹中的。开发平台会将该目录下的文件完整存储到OSS中,供网站访问使用。

  • OSS配置中,需要填写要部署到的OSS Bucket与OSS地域。关于OSS,可打开https://oss.console.aliyun.com/bucket ,开通OSS服务,并创建OSS Bucket。若要用的域名暂无公安部备案信息可用,建议选择**内地以外的OSS地域创建Bucket,如“美国-硅谷”。开通OSS和创建OSS Bucket不收取用户费用。

    新建OSS Bucket及查看Bucket列表的链接:https://oss.console.aliyun.com/bucket

    新建及查看操作示意图:


3.2.2 填写日常/线上环境的分支管理

按需选择要发布的代码所在的分支,可新建分支(从主干分支分叉)或选择已有分支。建议可以使用新建分支,创建名称更规范的代码分支。

3.3 进行项目的部署和查看

依次点击「部署」「确定」,即可启动日常/线上环境的发布流程。对于每个代码分支,要求先发布日常环境,再发布线上。若不需多套环境,则可以只使用日常环境,或者发布一次日常环境后,仅使用线上环境即可。

在部署完成后,部署状态会显示为“已部署”。且部署网站的记录和过程,也会被完整记录下来:

可点击部署记录的「查看结果」来查看部署到OSS存储中的静态资源。并将资源的链接复制下来,供其它网站等引用访问。

可点击部署记录的「查看日志」查看部署的详细过程,并在部署发生错误时,精确定位学习错误情况。

部署操作可以在每次更新博客内容并push后再次进行,实现静态网站内容的按需实时更新。

3.4 将OSS存储中的项目发布为网站链接

发布到OSS存储中的资源,由于相关政策和要求,不能使用「查看结果」中的链接和域名直接访问,需要将OSS Bucket的访问域名自己的域名 做双向绑定和解析。操作步骤如下:

3.4.1 绑定OSS Bucket的访问域名到自己的域名上

需要在 https://oss.console.aliyun.com/bucket 中查看OSS列表,点击进入自己使用的Bucket,选择「传输管理」「绑定域名」,输入自己的域名,点击确定即可。

3.4.2 解析自己的域名到OSS Bucket的访问域名上

打开自己域名的DNS解析控制台,使用阿里云域名或其它提供商的域名均可,此处以阿里云为例:

首先,找到自己要解析的域名,添加/修改一条解析记录:

如下图所示,配置CNAME、自己的域名、记录值:

记录值查看方法示意图:

完成配置后,稍等片刻,确定使用https://zijian.aliyun.com/ ,或者ping/dig/nslookup等指令可以查找到本域名的解析情况。

3.4.3 当URL仅访问目录而非目录下的HTML文件时,由OSS托管路由自动定向至目录下的指定HTML文件

某些前端项目(如Hexo)生成的静态代码,其HTML中嵌入的链接地址是不含index.html的。这要求放置HTML文件的存储,或NGINX服务器等,有将裸访问路径自动对应到具体HTML文件的能力。

OSS Bucket具有该托管能力,需要在使用的OSS Bucket内,选择「基础设置」「静态页面」,并如下图所示,填写默认首页为index.html,开通子目录首页功能,并点击「保存」。

3.4.4 部署完成,查看部署结果

访问域名+静态资源路径,如 mydomain.com/index.html , 即可看到网页内容:

3.5 (可选)使用CDN加速域名访问,节约流量费用

可点击「部署配置」中的「如何配置CDN加速」,将自己的域名与CDN加速绑定,从而加速网站访问。

uni-app's People

Contributors

aliyunworkbench avatar kamou12 avatar

Recommend Projects

  • React photo React

    A declarative, efficient, and flexible JavaScript library for building user interfaces.

  • Vue.js photo Vue.js

    🖖 Vue.js is a progressive, incrementally-adoptable JavaScript framework for building UI on the web.

  • Typescript photo Typescript

    TypeScript is a superset of JavaScript that compiles to clean JavaScript output.

  • TensorFlow photo TensorFlow

    An Open Source Machine Learning Framework for Everyone

  • Django photo Django

    The Web framework for perfectionists with deadlines.

  • D3 photo D3

    Bring data to life with SVG, Canvas and HTML. 📊📈🎉

Recommend Topics

  • javascript

    JavaScript (JS) is a lightweight interpreted programming language with first-class functions.

  • web

    Some thing interesting about web. New door for the world.

  • server

    A server is a program made to process requests and deliver data to clients.

  • Machine learning

    Machine learning is a way of modeling and interpreting data that allows a piece of software to respond intelligently.

  • Game

    Some thing interesting about game, make everyone happy.

Recommend Org

  • Facebook photo Facebook

    We are working to build community through open source technology. NB: members must have two-factor auth.

  • Microsoft photo Microsoft

    Open source projects and samples from Microsoft.

  • Google photo Google

    Google ❤️ Open Source for everyone.

  • D3 photo D3

    Data-Driven Documents cod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