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ter Site home page Giter Site logo

survivesjtumanual's People

Contributors

arcpen avatar brucechin avatar ff98sha avatar gainlos avatar jdzhrch avatar kongasa avatar luvletter2333 avatar minecrafter-pythoner avatar monohue avatar persdre avatar shijieyao avatar sirlanri avatar xiaohai99 avatar xxcdmxx avatar

Stargazers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Watchers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survivesjtumanual's Issues

语言风格建议

新的访谈集系列的语言风格似乎和旧手册的风格差异较大,直接交错在一起似乎比较奇怪。
我的想法是能够对访谈集进行整理汇编,统一语言,而把原稿作为附录的形式。不知是否科学。

增加新版上海应届毕业生落户政策

现在清北复交同济华师本科应届毕业生也能落户上海了,相比以前的政策大幅降低了门槛,需要更新政策描述,最好有20届本科毕业生落户的经历分享

对成绩的描述

原文如下

GPA制度概览

大部分大三以前的学生没见过成绩单的模样,我们可以先给你描述一 下。成绩单就是一张纸,上面记录了你四年来修的所有课程及分数。成 绩单上不计算 GPA 和排名,学校也明确声明不负责计算学生的 GPA 和排名。而实际上,最终我们常说的那个 GPA ,实际上是自己计算出来的 Overall GPA ,也就是把所有的课加权平均后计算得到的数字。也许我们中有人听说过“ Major GPA ”之类的概念,但是这里必须澄清,目前任何对于 Major GPA 的定义都是非官方的,全凭自己说了算。所以,最有公信力的 GPA 衡量指标,只是一个加权和!当你填表的时候,能有一个很高的 GPA ,那么你的优势就已经建立了。所谓 GPA 低而 Major GPA 高好像意味着专业基本功扎实之类的话,那都是失败者们自己给自己找的借 口而已。

建议改为

大部分大三以前的学生没见过成绩单的模样,到新行政楼一楼5元钱就可以打印一张。我们可以先给你描述一下,成绩单就是一张纸,上面记录了你四年来修的所有课程及分数(可以选择百分制和等级制)。成绩单上不计算平均学积分、平均绩点和排名,但是教学信息服务网上可以查到,如果需要证明可以到学院教务办开具。
平均学积分是百分制的,平均绩点是4.3分制的。两个指标都有“全部课程”和“核心课程”的差别。但是核心课程是包含了两课等公共必修课的,所以虽然是排除了通识课和个性化修读课程的影响,但是仍然不能完全代表专业基本功。

增加考研的介绍

因为原作者主要为出国攻读博士群体,并未cover本部分内容, 实际上交大本科生中相当比例(且在持续上升)的学生会在大四准备考研,在新版本中增加本部分内容是十分必要的。

关于《立志篇》

原版手册的《立志篇》几乎是全书精华,希望对该篇章能够谨慎处理。可以多扩充访谈集,为学弟学妹提供实际参考。

上海交大转专业指南

上海交大转专业指南

成文时间:2020年4月25日

上海交大转专业是怎么回事呢?上海交大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但是上海交大转专业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了解吧。

一、学生手册相关政策

根据《上海交通大学本科生管理规定》(沪交教〔2019〕42号)第二十四条至第二十八条规定,在上海交大转专业的条件需要满足以下之一:

  1. 学生确有专长;
  2. 符合自主转专业有关要求;
  3. 生理原因;
  4. 学校调整专业;
  5. 未有特殊限制的休学创业复学学生;
  6. 未有特殊限制的参军退役复学学生。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限制条件,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予转专业:

  1. 新生入学未满一年或本科三年级(含)以上;
  2. 特殊招生形式录取的;
  3. 和学校有特殊约定的;
  4. 已经有过转专业的;
  5. 其他无正当原因的

现在交大招生录取分了各种渠道:普通入学、自主招生、高校专项(思源计划)、综合评价(上海、浙江)、贫困专项、高水平艺术团、保送、提前批(工科、自科、农学、核工、外语)、设计类、预科、内地班,等等。不同的入学方式在转专业上有不同的条件、限制、时间、流程。下面笔者将根据所了解到的情况,对部分情况的转专业进行讲解。

二、自主转专业

大家一般指的转专业,也就是大一下的自主转专业,这只是学生手册中转专业条件的第二条,不包含其他情况。自主转专业一般在大一下学期4月份,比如笔者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就是2019级本科生自主转专业的时候了。

(一)面向群体

根据《上海交通大学2019级本科生自主调整专业类别实施办法》,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提前批次录取学生、非2019年入学的学生、不符合各学院自主调整专业类别要求的学生以及与学校签订有关协议的学生不参与本次自主调整专业类别工作。外语类保送生仅可在英语、日语、德语、法语等外语类专业间调整专业。外语类保送生仅可在英语、日语、德语、法语等外语类专业间调整专业。港澳台学生仅可在本地区招生专业目录范围内调整专业。对于2019年入学的内地班及预科转正学生,允许在同年(2019年)同一录取方式可录取的专业范围内申请转专业,具体可参照内地班及预科转正专业类表所示。

也就是说,普通高考、自主招生、高校专项(思源计划)、贫困专项、综合评价(不含工科试验班)等方式入学的学生,可以完全参与此次自主转专业。而外语类、内地班预科班等存在专业限制。其他方式(自科、工科试验班等)不参与自主转专业流程。

(二)条件

《办法》中同样写明了自主转专业的条件:

  1. 完成原学院执行计划课程要求(允许已修读课程中有1门课程不及格),符合拟转入学院的相关条件。
  2. 未受过校纪校规处分及退学警告,无违纪违规行为。

仅从这个条件来说,转专业的限制是非常宽松的。但是要注意几点:

第一,几乎所有院系,特别是热门专业所在的院系,还给出了自己的招收条件。比如材料、船建、机动、电院等要求无不及格记录,IEEE试点班和AI试点班只能相互之间转,数学要求数学成绩平均70分以上,经管试验班要求专业核心学积分在前40%以内等等。所以在考虑转专业的时候,不只是考虑教务处文件中的基本要求,还得考虑转入院系的招收条件。

第二,教务处的通知一般会写出院系的招收名额和条件,但是这个一般针对全院。对于电院这种规模大、专业多的学院,很可能会针对不同专业划分更细的名额,提出更高的要求。比如电院本教办网站就挂出了《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关于2019级自主调整专业工作的补充通知》,通知中明确写道: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信息安全、人工智能专业、IEEE试点班仅接收第一志愿填报的学生进行考察。

第三,院系的招收条件很可能每年情况不一样。不要想着自己满足了去年的条件,今年就一定满足条件。

第四,不同专业可能对第一志愿和第二志愿条件不同,对第二志愿要求更高。因此需要填报志愿的时候合理选择顺序。

第五,部分包含多个专业的学院,对于外院转入和本院内部转专业的名额或者条件是不同的,很可能外院转入名额比院内转名额更多。

第六,少部分院系对于申请转出有自己的限制。比如农生学院对于贫困专项计划学生申请转出要求无不及格课程,第一学期核心课程学积分专业排名前15%。

(三)流程

自己填写申请表(一志愿和二志愿)--> 院系考核(笔试/机考或者面试,或者均有)--> 教务处审核 --> 公示名单 --> 确认新的培养计划 --> 新学期复核。

自主转专业通知每年都会按时挂在教务处官网上,而院系、班群、思政等可能不会主动通知学生。因此对于想转专业的同学,需要主动关注这个消息,以免错过时间。

值得注意的地方是,这里的一志愿和二志愿并非平行志愿,院系在考核的时候知道学生把它们当做第几志愿。因此若是第二志愿填报的专业,院系在考核中可能会询问到为什么把他们放到第二志愿。

若是第二学期转成专业,但是当学期出现挂科(含选修课)情况,仍然将会被退回原专业。所以若是转成功专业,切不可当学期就放飞自我,千万不要挂科。

(四)奖学金

根据《上海交通大学奖学金评选管理办法》(沪交学〔2017〕35号)第十三条规定,转专业的学生不参与原学院(系)的专项奖学金评选,其他类别奖学金仍然原学院(系)评选。这里的其他类别奖学金包括国家奖学金,上海市奖学金,校级优秀奖学金等等。

三、自科、工科平台分流

自科、工科平台是学校在提前批(上海生源仍然按照提前批执行)招生的专业,因此不符合上文提到的自主转专业要求。但是并非不可以转专业,而是在平台内分流。

这里就要提到“分流”这个词语了。以普通高考方式入学的大类招生,会把分专业和转专业称作“分流”和“转专业”。而对于自科、工科平台,分专业和转专业分别被称为“专业预选”和“专业分流”,转专业将仅能转平台内存在的专业,不能转出平台。

这个称呼是怎么来的呢?在工科平台前几届中,考虑平台培养,前三学期大家都是“工科平台”专业,只有第四学期开始会进入到专业学习,所以第三学期才叫“分流”。由于学校的奇葩想法,第一学期就在着手分专业的事情,但是又由于大家专业还是”工科平台“,于是第一学期那个叫做“预选”。但是对于2018级起的学生,在“预选”后第2学期起,大家已经进入到不同专业进行学习,教务系统中的专业名称也为细分专业,“工科平台”已经不存在了。所以这时起,“预选”和“分流”就有点名不副实,仅仅是沿用了过去的说法而已。在下面的介绍中,如无特殊说明,自科、工科平台的“分流”和“转专业”是等价的概念。

工科平台的分流时间一直在大二上学期的10月份左右。而近几年的自科平台分流时间有所变化,从早几届的大一下学期3月份变成了18级的大二上学期10月份。因为笔者对工科平台更熟,以下内容全部以工科平台举例。

(一)条件

教务处给出的申请条件非常宽松,为如下两点:

  1. 入校后未受过校纪校规处分,无违纪违规行为,未受过退学警告;
  2. 大一第一学年必须修完执行计划中的必修课程,且所修所有课程无不及格。

在自主转专业中提到的几点注意,大部分在这里同样适用。举几个例子。

第二点提到的部分专业仅接受第一志愿。比如2018级分流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信息安全专业仅接收第一志愿填报的学生参加考察。

第三点谈到条件可能每年变化。比如2015级分流中,计算机接收条件中提到

非预选至电院的学生且《程序设计**与方法》课程成绩在95分及以上可考虑破格进入面试

而在之后几年的分流考核中,不再具有这一条备注。

第四点谈到部分专业对第一志愿和第二志愿要求不同。比如2018级分流中,自动化专业的要求为

院外学生:第一志愿:排名百分比前35%; 第二志愿:排名百分比前10%。

院内学生:第一志愿:排名百分比前20%; 第二志愿:排名百分比前5%。

第五点谈到部分学院对院外院内转专业区分对待。上一条自动化是一个例子。工科平台分流中,电院对于外院转入和院内转的名额分配存在和自主转专业一样的情况,也就是院外名额比院内多,只是工科平台分流的时候没有明确写出来而已。

除了自主转专业中的几点注意之外,工科平台分流的时候还存在一个非常大的问题。部分学院可能在志愿填报结束之后才公布他们的招收条件和考核方案。

举两个例子,在2017级分流中,志愿填报截止时间是10月7日,而在一周以后的10月16日,电院公布软件工程,计算机和信息安全仅接受第一志愿填报的学生。而以往年级中并无此条件,导致部分同学预估失误。在2018级分流中,教务处要求学生在10月8日之前完成志愿填报。而在填报结束4天之后的10月12日,电院自动化公布了面试入围资格(上文已经给出),而往年无这条要求。那么如果一些同学没有达到这个专业的入围资格,但是理论上可以去其他专业面试,仅仅因为申请结束之后才公布面试入围资格,他们就没有能够利用好这次转专业的机会,非常可惜。

(二)流程

流程和自主转专业非常类似,在此不再赘述。注意在线填报的入口和自主转专业不同。

(三)关于30%

在自科、工科平台分流通知中有这样一句话:

转出学院应严格保证各专业转出数量不超过预选人数的30%

这句话对于很多同学产生了一定的误解,他们认为只有专业前30%才可以申请转专业。事实上,这个要求指的是,每个专业最多30%的同学转出,而不是前30%的同学才能转。若是一个专业排名前30%的同学没有全部申请转专业,那么这个名额限制就往后顺移。

很多同学在大一上刚预选专业后就觉得自己所在的专业没有前途了,想大二转专业。而到了大二上,申请转专业的同学往往没有那么多,很多人就是在一个地方待了一年多感觉熟悉了、习惯了,就不想转专业了。所以实际上想转的人没有那么多,大多数专业转出都不会被30%的名额卡住。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这个30%名额限制指的是细分的小专业,而不是所在的学院。假设大一分到了交通运输这个只有15个人的专业,那么这个专业就得限制不超过4.5个人转出,也就是最多转出4个人。

(四)课程补修问题

对于自主转专业的同学来说,他们在大一下就转专业了,补修的内容比较少,而且培养计划差异大的情况下,他们可以选择降级。对于工科平台分流的东西,在大二上转专业就面临着培养计划差异大的情况,而且没有办法选择降级。

因为平台化培养,本来这一项问题在工科平台最开始几届问题并不突出。比如2016级分流中,如果一个电院外的同学转入计算机专业,那么他只需要补修离散数学、数据结构、工程实践电类等三门课。但是从2018级开始,由于大一下和大二上就已经按照不同专业进行上课了,当大二上转专业的时候,培养计划差异就很明显。比如2018级分流中,如果一个电院外的同学转入信息安全专业,那么他需要补修大一下的工科创1,大二上的离散数学、数电、模电、电子技术实验,一共5门课。虽然电院为这部分同学在大二下开设了4门课的补修专门班,但是他们很可能因为其他课程冲突的原因补修不了。假设完全不冲突的话,这位转入信息安全专业的同学在大二下就要补修5门课,加上正常的8门必修课,一共13门课,这学期就会非常难过。

注意,希望保研的同学需要在大三下结束的时候补修完培养计划中的所有课程,以免影响保研。

因此,笔者的建议是,如果对于转专业非常有信心,可以自己在大一下和大二上就修目标专业的相关课程。这样的行为也可以放在面试中当做自己的谈资。如果最终没转成,这部分课程就算个性化学分,也不会太大影响。

(五)往年的一些情况

由于工科平台分流和评选奖学金的时间很接近,在2018级分流中,某学院曾经一度取消了转出学生的奖学金资格。后来学生据理力争,拿出学生手册上的规定,最终拿到了这部分奖学金。

在2017级分流中,部分专业在考核时不完全看学积分成绩,某同学原专业排名90%仍然成功转入。

在2016级分流中,某院某专业第一同学申请转专业被系里面卡着不放人,最后没能成功转专业。这个系卡转专业是有前科的,而相比之下每年转出近30人的另一学院就非常大度。

在2016级分流中,某同学在大二上学期通过了转专业考核,但是当学期挂了一门选修课,最终没能转专业成功。笔者尚不知晓其是不想转专业了故意挂了,还是真不幸挂了。

四、其他转专业情况

(一)农学提前批

这里的农学提前批指的是入学方式为提前批的自然保护与环境生态类,并非自科班。笔者对此部分实际情况并不了解,仅仅引用农生学院的公告。

第一学年核心课程学积分排名在所在专业前 10%、无不及格课程的学生,经学生本人申请,可在学院植物科学与技术、动物科学、资源环境科学等 3 个专业内申请调整专业。

每位学生只能申请一个专业,每个专业招收学生人数为所在专业人数的10%,接收专业根据学生的学积分排名依次招收。

根据公告,这部分同学只能在3个专业中选择,而且对于学积分的要求比较苛刻。近几年主要在大二上9月份刚开学的时候进行申请和考核。

(二)政策外转专业

对于转专业完全不受限制的类别,部分同学认为只有自主转专业的这一次机会。实际上满足其他条件仍然可以申请转专业,仅仅是不通过自主转专业这个渠道。笔者当年并未关注到这类转专业情况,后来知道有同学走了一遍这个流程,虽然未能转成,但是从中了解了一些情况。这部分在学生手册《上海交通大学本科生管理规定》(沪交教〔2019〕42号)第二十四条至第二十八条中有所说明,将其简单摘录如下:

第二十五条 (二)其他类别校内转专业学生,原则上学生高考成绩不得低于转入专业的高考录取分数线;同时学生本人应当提出书面申请,经学生所在学院主管院长和主管书记审核同意,在转入学院(专业)教学资源允许的情况下,经拟转入学院主管院长和主管书记审核同意后,报学校教务处和主管校长审批

第二十七条 其他类别转专业应该在春、秋学期开学后两周内完成所有手续的办理。

从文本字面意思上来说,假设一个经管类专业的学生想申请转入电院某专业,那么理论上他可以在大二上或者大二下开学两周内完成手续完成转专业。他需要在两个学院的教务办,以及学校的教务处之间来回跑。但是很多时候教务老师可能嫌麻烦,或者自己有事或者其他什么情况不给办或者拖延,就很难转成功。

(三)参军退伍

如果自科、工科平台等转专业存在限制的同学,想跳出平台转其他专业,可以走参军这条路。根据学校相关说法,参军退伍的同学可以不受平台限制转专业,比如原来是自科试验班的专业,他可以选择申请转入电院计算机或者信安等专业。而且参军的其他待遇非常好,在保研、考研、落户等诸多政策上均有所支持,对于有这样想法的同学可以与思政联系。

但是要注意此政策可能会有变化,若是参军仅为转专业的话,在参军之前需要确认是否存在这一项规定。

五、转专业考核

(一)综合评定

自主转专业中会用到一张《上海交通大学本科生自主调整专业类别综合评定表》,此表可以在每年教务处通知中下载。其中列举了教务处对于院系考核中可以使用的指标和建议考察内容,主要包括:

  1. 高考成绩:生源地、高考成绩、省市排名
  2. 学习成绩:学积分、专业排名
  3. 选拔考试成绩:学院针对本工作特别组织的考试
  4. 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各科成绩
  5. 外语能力:外语表达能力、外语证书
  6. 综合素质:转专业原因、合作精神、政治表现、业余活动、获奖情况
  7. 其他

当然此表仅仅为建议,院系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主设计指标、考察内容和分值。但是就无法知道院系究竟是怎么考察,各部分占比情况也无从得知。

对于工科、自科等平台,虽然教务处没有提供这样一张表,但是各院系在面试时确实在一张记录表上进行了记录。虽然不知道究竟考核了哪些内容、是否和自主转专业一致,但是笔者认为可以以此为参考。

(二)笔试或者机考

部分专业存在笔试或者机考,而是否有笔试或者机考,考什么,怎么考,每年情况不一样。2016级自主转专业和工科平台转专业中,信息安全存在笔试,考C++,但是从2017级起信安取消了笔试。2016和2017级自主转专业中,计算机存在机考,但是从2017级工科平台分流起,计算机取消了机考,只保留面试。

这部分的具体情况需要读者自行前往各院系本科教务办网站进行查询。

(三)面试

在面试的时候,面试的老师手上会有之前申请时填写的资料,包括成绩单、申请表等,但是不见得会人手一份。

很多同学会关心面试问什么。根据笔者为数不多的经验,以及了解到的情况,可能会有如下问题:

  1. 自我介绍
  2. 转专业原因
  3. 询问成绩,比如排名或者某些课程分数不高
  4. 是否有相关专业的学习/科研/比赛经历
  5. 自我介绍或者转专业原因中提及的,让老师感兴趣的点
  6. 如果是第二志愿,为什么会把这个专业放到第二志愿
  7. 不排除专业知识问答

根据笔者的认识,面试主要考察的是学生和这个专业的匹配程度,包括是否有能力和潜力等等。因此,个人陈述时应该以“我为什么要选择这个专业”和“这个专业为什么要选择我”两个问题展开。上述第5点就需要同学在准备面试的时候,从个人陈述中主动埋下种子,主动吸引老师往预先准备的问题上询问,并非常自然地回答出老师们的提问。如果老师对于学生的陈述中看不到任何他感兴趣的地方,或许他就很难从众多的候选者中选择这个同学。

另外,很多院系面试的时候没有说让学生带材料。学生完全可以自己准备一些证书、奖状的材料,面试的时候交给老师翻阅,以显自己准备充足或非常优秀之意。

六、总结

最后总结一下,本文中关于政策方面的内容具有很强的时效性,部分内容可能对于部分年级/专业不适用,或者政策已经发生了变化。读者应自己根据当年情况进行取舍,笔者不承担任何因本文导致的转专业失败等责任。

这就是关于上海交大转专业的事情了,大家有什么想法呢,欢迎在评论区告诉小编一起讨论哦!

增加交大毕业生选调的介绍

在经济下滑的大环境下,体制内的工作出现了一波价值回归,近五年交大毕业生参与选调的人数持续增长,学校方面也对此大力支持,我们需要增加对交大毕业生选调的经验介绍。

附录"上海交通大学CS生存指南--番外篇1"实习部分信息更新

附录"上海交通大学CS生存指南--番外篇"中的"13.实习与就业现状"内: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理论上实习生签的是劳务合同,需要交20%的税,在签合同的时候一定要问清楚hr是税前还是税后。",这段内容需要更新。
https://github.com/SurviveSJTU/SurviveSJTUManual/blob/master/fu-lu/yi-jing-gong-zuo-xue-chang-de-ren-sheng-jing-yan/shang-hai-jiao-tong-da-xue-cs-sheng-cun-zhi-nan-fan-wai-pian-1.md

从2020年开始实习生工资已经按照个税来算,2019年不满6w收入的话可以全额退税。具体操作可以google一下"实习生 退税"。(本人19年实习的税已经操作成功退回来了)。之后具体实习生税怎么算(不满一定年收入能不能完全免税)我还没看到解读,但至少应该比以前的"800以外劳务税20%"要少得多。

本科生转学经验分享-新加坡

转学新加坡经验分享

成文时间:2020年5月8日

一、转学是什么?

转学即为在某所学校就读期间,换一所学校继续就读。在小学和中学阶段,转学司空见惯。其实大学阶段也是可以转学的,但是由于政策的限制,从交大转去其他**大陆的学校几乎不可能。尽管《学生手册》上写如有合理理由可转至大陆其他高校,但每年能做到者寥寥无几。

好消息是,**大陆以外的大学通常都接受转学生。交大的同学可以根据各学校官网的要求申请。

二、为什么要转学到新加坡?

大家比较熟悉的转学是转学至美国高校。得益于密歇根学院的2+2项目,一些密院学子了解到了美国高校的转学政策从而选择在大一/大二转学至美国。美国高校的优势在于其认可度高,且美国能够提供的高薪岗位较多。因此,像UMich, UIUC等top 30美国高校成为**大陆转学同学的热门选择。

转学至新加坡与转学至美国有一些不同。新加坡最出名的两所大学NUS与NTU并不接受新加坡以外同学的转学申请,但是接受在读生以freshman的身份申请。能够转的学分也比较有限,不承认大多数非专业课,尤其是在大跨度改变专业的情况下。比较理想的情况是可以将大一上的公共专业课比如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转学分。

新加坡的一大优势是离**比较近,并且学费以及消费相对于美国而言都比较低。如果选择全额自费的话,每年的学费生活费加在一起大约25万人民币。如果愿意和新加坡政府签助学金协议(Tuition Grant),那么每年的费用可以降到15万左右,条件是毕业后需立即在新加坡工作三年。新加坡还有针对于学生的学费贷款(Tuition Fee Loan)以及其他各种经济帮助(Financial Aid)。根据笔者和同学的交流,如果把能拿到的减免都拿到,那么一年的总费用可以降至8万左右。

新加坡是华人为主体的国家,且针对**人的种族歧视较少。此外,新加坡以严刑峻法和良好的治安闻名。在生活方面较为安全,在饮食上与**差别不大。对于偏好安稳,偏爱华人文化的同学们来说,新加坡的生活容易融入。

新加坡的NUS与NTU最近两年拿下了QS排名的亚洲第一高校,在本地以及在**的认可度都很高。毕业生的出路不成问题,尤其是计算机专业。根据去年NUS的官方统计数据,计算机专业的本科毕业生的起薪中位数为五千新币(约两万五人民币)每月。

笔者个人的转学原因是希望在本科阶段能够学习计算机以及数学专业,但笔者并不符合交大内部的转专业要求。考虑到家庭的经济状况,新加坡的两所高校是比较好的选择。

三、如何转学至新加坡?

以下只针对于NUS/NTU的转学流程:

  1. 准备相关材料

 这两所高校均要求申请者提供高考成绩单,中考成绩单,英语成绩(托福或者雅思)以及大学成绩单。建议语言成绩尽快考出来,可以利用暑假/寒假时间突击一到两个月后立刻考试,效果较好。高考成绩单需要省教育厅出具,需有公章,并且还需要公证处的公证。中考成绩单需要市教育局出具,需有公章,同样需要公证。这部分的材料需要提前准备。笔者当时拜托了在省会念书的同学帮忙弄到 了高考成绩单,拜托父母跑了市教育局很多回才办好中考成绩单,花费很多时间。

  1. 准备面试

 在申请某些专业,比如法律时会有面试环节。通常会问申请者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对未来有什么样的打算。对于跨专业的申请者来说,大概率会被问到为何不愿意继续就读原来的专业。对于这些问题并没有固定的答案,但回答的基调需要积极向上,不建议对原来的专业做负面的评价。

四、就读体验

 笔者目前在NUS就读,个人体验是这边的学习压力没有交大大,但是想要考出好的成绩同样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周围的local们并没有知乎上说的那么水(看到过说他们是二本水平的)。因为新加坡政府一直在全亚洲搜罗尖子生给他们发奖学金让他们来读书,所以NUS有很多印度,马来西亚等国家的优秀同学。

 由于笔者来到NUS只有一年,所以在科研方面的了解并不算多。根据上课的体验来看,这里的大部分Prof的履历,教学能力都是很好的,大部分青年教师有藤校Phd的经历。

五、总结

新加坡是一个可以考虑的转学地点,尤其对于家庭经济条件不是特别好的同学来说。这篇分享只是笔者个人的经验,不是很严谨也不保证之后的转学政策不会改变。希望大家权衡利弊,深思熟虑之后再去转学。无论成功与否,这将是你人生中很难忘的一次经历。

[文件管理]是否可以清除一些重复、多余的文件?

Github 文件中存在着很多重复和 untitled 的,如“CS自救指北”、“密西根学院15级ECE同学介绍”等不只出现了三次。虽然在 Gitbook 页面没有这个问题,但删掉这些可以让 Github 端的文件管理更加简便。:)

关于 PR 和项目贡献

项目根目录关于PR的介绍较为简略,使用 GitBook 操作设置也较为繁琐。建议增加使用 GitHub 自带的文档编辑功能,只需拥有 GitHub 账号并能与 GitHub 建立连接就可使用。它可以自动 fork 并创建 branch,具有效果预览功能,对非 Git 使用者较为友好。

数学手册的书名

我手上一本1300页的数学手册,上面记录了人类文明从远古直到二十世纪后半叶的主要数学成果。而我校高等数学教材(上下册)所涵盖的内容,不超过其中的130页。

请问手册的书名是什么?

PR:增加了对交大邮箱设置的提醒

因为很多同学(主要是我的亲身经历)在收到腾讯、字节等公司的面试通知时,该邮件会被扔到垃圾邮件中,导致同学们错过了面试的截至时间,希望在手册中加入对垃圾邮件设置的提醒。
在更改相关内容后我提了一次PR,请各位斧正。

新增:本科生专业介绍/计算机系

CS 自救指北

前言

谈到电院计算机系,身边同学的反应大多是“大佬云集”的“最好专业”。从工科平台、电院平台分流的分数看,从转入计算机系的要求上看,以及前一年半大平台培养的学积分来看,计算机系确实如此。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不少同学把进入计算机系作为大学前一年半的目标,自认为进入电院计算机系就可以享受最好的教育资源,为未来的发展铺平道路。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残酷。当计算机系的同学发现一些专业课老师上课连 PPT 都念不利索;当课程的大作业是脱离课程内容的“空中楼阁”,缺乏有效的指导,不知如何下手时;当一些“大佬”一边在同学面前吐槽老师讲的不行,而一边又向老师反映讲课“太慢了”时,我不由地怀疑:计算机系真的是完美的选择吗?

一方面,陈旧的课程大纲限制了老师的教学效果,也无法让同学掌握足够的计算机思维和编程能力。另一方面,对实操的轻视,对科研的追求,也加重了价值观的单一和内卷。如何在计算机系通过自学打下扎实的基础,又如何在内卷的氛围中调整心态,这是本篇 CS 自救指北所探讨的两大问题。

文章标题叫 CS 自救指北,这意味着文中所分享的经验只是我的个人经验,也并不是一条通往“成功”的“捷径”。具体怎么操作,还是要看大家的姿势水平了。

我是 18 级工科平台分流进入计算机系的学生(非致远工科)。写这篇文章时正值大二下学期。

课程

前一年半有平台课程序设计 C++,数据结构(3 学分计入成绩,但上 4 学分课时),专业课问题求解与实践(我上的是英文班)。总的来说,这些课程的质量都比较有保证,讲解浅显易懂,课程实践和内容紧密结合。致远工科的同学还有暑假的编程综合实践可以选修。

大二下总共有五门专业相关的课,分别是计算机科学数学基础、算法与复杂性、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组成、操作系统。以及一门专业选修课编译原理。这些专业课在我看来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系统相关课程和实际应用有较大断层。

  • 操作系统课程重在介绍概念,并不会讲现代操作系统的具体实现。
  • 计算机组成(披着组成外皮的嵌入式)学 8086 汇编,几十年之前的东西。学这些内容虽然有其价值,但恐怕对现在的计算机系同学帮助不大。

部分课程的大作业和课程内容有一定距离。

  • 操作系统(英文班)的课程作业是魔改 Android (Linux) 内核。事实上,整个课程中和 Linux 相关的内容并不多,在实验方面也缺乏指导。一些同学之前根本没有使用过 *nix 系统,在实验环境配置的过程中碰到了很多问题。而实验的内容需要大量阅读 Linux 内核的源代码,在课程之中也缺乏这方面的指导。总的来说,这个项目对于没有接触过内核开发的同学也有一定难度,并且容易写出不安全的代码。
  • 系统结构(英文班)讲完 MIPS 汇编后,直接用 CS:APP 的 lab 作为大作业。两者差距巨大,课程内容和作业脱节明显。

就我个人经验而言,这样的课程设计只会让强者更强,弱者更弱。毕竟大佬总能根据已有的知识迅速做完这些大作业,而水平稍差一点的同学会在各种地方卡住。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了解如何在 CS 自救就显得尤为重要。

自救指北

理解计算机系统

Matt Might 在 What every computer science major should know 中谈到如何学体系结构时,认为 “Computer scientists should understand a computer from the transistors up.” 然而,在我看来,CS 的专业课教学距离这个目标还有一定距离。之前也提到了 CS 一些专业课的现状。在此我给出不同阶段的建议。

基本认识计算机系统 大一上学期可以尝试自学 nand2tetris。这门课程难度不大,硬件部分不需要太多的前序知识,软件部分用基本的 C++ 也足够了。在这门课程中,学生需要从电路开始搭建各种硬件模块,组成 CPU;接着手写汇编器、VM 和编译器,在 CPU 上运行自己写的程序。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了解如何从晶体管一步步造出计算机,对计算机系统有基本的认识。

深入理解计算机系统 大一下学期可以开始自学《深入理解计算机系统》 (CS:APP)。我推荐英文的第三版(写这篇文章时候的最新版)。书上的内容通俗易懂,辅以课后练习和 lab 可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CS:APP 涵盖了 CS 某三门专业课的基本内容。2, 3, 6 章的汇编语言、内存层级涵盖了计算机组成的一部分内容。第 4 章 Y86-64 处理器对应计算机系统结构的课程的前半部分。6, 9, 12 章关于虚拟内存和并发编程涵盖了操作系统课程的一部分内容。全书通过对 Intel x86(_64) 架构的案例分析,从底层硬件到上层软件,整体介绍了一个计算机系统。从这个角度来说,大一下开始学习这些内容,不仅可以了解 Intel x86 这一常用的计算机系统,也能弥补专业课和基础课之间的断层。

多动手

一些课程的大作业总体来说难度不大,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增强自己的动手能力。下面一些拓展性的项目都是真实的课程大作业,因此也比较容易找到相关的指导和测试框架。这可以大大减少不必要的体力工作,把精力完全放在提升思维水平上。

  • 数据结构:自己把各种数据结构实现一遍。除此之外,可以试着造一个 B+Tree (2018 工科致远大作业)。
  • 计算机系统结构:可以通过 C++ 模拟电路的方式做一个功能完全的 MIPS / RISC-V 处理器。(工科致远/ACM 班暑期编程综合实践项目)。
  • 操作系统:可以自己写一个操作系统,比如 JOS(软院大三操作系统课 / MIT 6.828),或者 xv6(MIT 6.828)。与此同时可以阅读 OSTEP。OSTEP 不仅基本涵盖了操作系统课程的内容,还通过案例详细说明了为什么要这么做,不像课程一般泛泛而谈。我看完觉得很有收获。

编程语言与工具

我曾遇到过不少计算机相关专业同学的提问:如何学 Python / Java / **** 语言?事实上,编程语言只是一种工具;学习一门语言,只是计算机科学学习过程中的一小部分。更为重要的是:如何运用这门语言解决问题?如何通过编程实践来学习知识、实现自己的 idea?可以说,编程语言、编程工具的掌握是计算机科学学习的基础。我们可以用这些工具来解决课程大作业、工作和科研中碰到的问题。

我学习一门新编程语言的方法很简单,就是用这门语言实现一个算法或做一个项目。虽然这种学习方法忽视了一门编程语言的语法等细节,但通过项目实践,我可以掌握语言在特定领域的运用。毕竟编程语言是为程序员的需求服务的。

The Missing Lecture of CS 中可以找到很多 CS 学生常用的工具的教程。通常来说这些工具越用越熟练,在课程的大作业中常常会用到。

调整心态

到大二下的时候,你或许会发现身边的同学大多都加入了一个实验室干活。有些同学甚至大二上就已经投出了第一篇 paper。进实验室、保研、出国 PhD,这些选择似乎成为了计算机系同学的唯一出路。在做这些选择之前,不如问问自己:我的目标是什么?

随着经历的丰富,我渐渐发现自己对科研没有太大的热情。在大二上学期,我也尝试加入了一个实验室。但由于自身水平不够,而大二课程太多,我也没有大量时间能在实验室干活,半年后,我选择了退出。

我曾经因为自己的高考排名陷入恐惧之中,害怕被同龄人摁在地上摩擦,害怕学不好高数被退学。当我放下对学积分的执念,去追求知识本身带来的快乐时,我的生活又重新焕发了生机。

我一直在尝试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在学习各种知识的过程中找到自己喜爱的东西。在我看来,一些同学在高考结束后就失去了前进的动力,依然延续着高中的思维,被动地接受知识。

最后,我想大学生活还是佛系一点好。有人在内卷里失去了自己最宝贵的品质;有人在追随他人的道路上奋力奔跑。不论如何,年轻永远是最宝贵的财富。人生的路很长,我也不过在从一个坑跳到另一个坑。只要把这些过往都当成一份宝贵的经历,便能释然。不去追求成功,而去追求自身的成长,找到自己可以持续投入的东西,这或许是我们大学四年的长久目标。

Recommend Projects

  • React photo React

    A declarative, efficient, and flexible JavaScript library for building user interfaces.

  • Vue.js photo Vue.js

    🖖 Vue.js is a progressive, incrementally-adoptable JavaScript framework for building UI on the web.

  • Typescript photo Typescript

    TypeScript is a superset of JavaScript that compiles to clean JavaScript output.

  • TensorFlow photo TensorFlow

    An Open Source Machine Learning Framework for Everyone

  • Django photo Django

    The Web framework for perfectionists with deadlines.

  • D3 photo D3

    Bring data to life with SVG, Canvas and HTML. 📊📈🎉

Recommend Topics

  • javascript

    JavaScript (JS) is a lightweight interpreted programming language with first-class functions.

  • web

    Some thing interesting about web. New door for the world.

  • server

    A server is a program made to process requests and deliver data to clients.

  • Machine learning

    Machine learning is a way of modeling and interpreting data that allows a piece of software to respond intelligently.

  • Game

    Some thing interesting about game, make everyone happy.

Recommend Org

  • Facebook photo Facebook

    We are working to build community through open source technology. NB: members must have two-factor auth.

  • Microsoft photo Microsoft

    Open source projects and samples from Microsoft.

  • Google photo Google

    Google ❤️ Open Source for everyone.

  • D3 photo D3

    Data-Driven Documents codes.